狗年说狗

信息来源:人民政协报微信 发布日期:2018-02-06 09:33

希望我们对中国古代狗的研究,能够更加全面地展示古人与狗的相互关系,能够讲述更加有趣的、有科学依据的故事,能够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增加新的元素。

自2018年2月16日开始,就是农历戊戌年了。距今3000多年前中原地区的农业人群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形成60年一个甲子的干支纪年法,可以反复循环。以前据中法学者的考证,自公元48年内蒙古地区的游牧民族与陕北地区的汉人融合后,开启了十二生肖纪年与干支纪年结合到一起的历史。但是最近几十年来,随着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简等古代文献的出土,证明在战国及秦代(至少在公元前3世纪)的《日书》中已经存在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记载,这对我们探讨十二生肖的来由是一个重要的启示。现在,人们一般不会提及自己生于农历哪一年,但对于自己的属相还是牢记于心的,戊戌年的“戌”对应十二生肖中的“狗”,所以戊戌年是狗年,是全部属狗的人的本命年。

狗是家养动物,说到狗,当然首先要追究它的起源。狗的基因证据揭示出世界上不同地区的狗都来自古代人类对于灰狼的驯化。从事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依据现代狗的DNA研究结果,认为狗的驯化起始于15000年前的中国长江以南地区,这个地区很可能是唯一的狗的驯化中心。但是,这个观点与我们动物考古学研究的结果有明显的抵牾之处。我们发现,作为狗的祖先的灰狼化石主要出现在中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十分少见;另外,南方地区距今10000年左右的几个遗址中出土了动物遗存,但是均没有发现狗的骨骼。迄今为止,依据测量数据、形态观察和数量统计等结果,可以判定狗的骨骼最早发现于距今10000年左右的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由此可见,中国最早的狗至少出现在距今10000年左右的华北地区。动物考古学研究的是古人留下的动物遗存。我们认为,通过科学发掘、科学研究获取的实证性证据更具有说服力。

当然,DNA研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已经与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商议进行合作研究,即把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距今10000年至距今4000年这个时间段划分为1000年一个单位,挑选属于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狗骨遗存,开展包括DNA在内的多项研究,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文理两个学科的学者都为这个科学设计兴奋不已。放眼世界,只有中国有条件以这样的时间尺度、空间范围和文化的持续发展为背景开展独立研究,我们的研究结果当引起世界的瞩目。

狗是最早出现的家养动物,自从有了狗,人类在走向文明的路途中就不再孤单了。《礼记·少仪》归纳当时狗的用途,“一曰守犬,守御田宅舍也;二曰田犬,田猎所用也;三曰食犬,充庖厨庶羞也。”即狗有作为警卫犬、猎犬和肉食这样三种功能。

通过对距今10000年到秦汉建立之前、分布在黄河上下、长江南北的数百个考古遗址出土的狗的骨骼进行分析,各个遗址中出土的狗的骨骼总数都有限,基本上没有超过遗址中出土的全部哺乳动物总数的10%。把史前时期的经济基础与夏商周时期的经济基础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两者相差极大,比如猪、牛、羊、马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明显的区别,唯独狗的数量,基本上没有变化。生活在史前时期的古人与生活在夏商周时期的古人与狗相处的方式大致相同,即狗成为家畜以后,可能会对人类的狩猎技巧及人类的安全性有所帮助,但是绝对没有像家养的猪、牛和羊等动物一样,对人类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及肉食结构带来很大的变化,对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人类社会的文明化进程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们在考古遗址中发现的狗骨大多是破碎的,证明这些狗在当时是被人食用的。但是一只狗的肉量一般不会超过10公斤,由于狗骨出土的数量很少,所以狗肉在当时古人所食的肉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我们基本上没有发现古人注重吃狗肉的动物考古学证据。但是在汉代的画像石上专门有屠狗的画面,依据文献记载,在先秦时期和历史时期,一些特定的区域存在食狗的习俗。我们期待在今后的考古发掘和动物考古学研究中有新的发现。

考古发掘证实,在陕西、河南、河北和山东地区发现的数十处先秦时期的车马坑中,都发现出土家犬的现象,不少家犬的颈部系铜铃。以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为例,狗是车马坑中不可或缺的随葬品。一般以1车2马或4马配1狗的组合出现,这些狗可能显示出当时战争中形成的车马狗组合。这大概是“效犬马之劳”的来由。

在古代的画像石和绘画中,都有狗作为猎犬帮助古人狩猎的场景。狗所具备的敏锐的视觉和嗅觉,在搜寻野兽、捕捉猎物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狗在精神领域也有自己的地位。早在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用狗祭祀的记载。我们在属于商代的墓葬中,常常发现在墓穴中挖腰坑埋狗的现象。比如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这个商代的都城遗址中,专门挖腰坑埋狗的墓葬占有很高的比例,而在反映日常生活的文化层中却没有发现多少狗,证明当时存在用狗随葬的风俗。我们在甘肃东部地区先秦时期的墓葬中也发现腰坑中埋狗的现象。由于在甘肃东部地区早于先秦时期的墓葬中从未发现埋狗的习俗,而这个发现又与清华简中提到的周武王灭商之后,殷人反叛,周人再次东征,消灭叛军,将殷人迁到甘肃东部地区的记载相吻合。历史研究中关于秦人的来源有东来和西来之争,动物考古学研究的成果,为我们正确认识秦人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希望我们对中国古代狗的研究,能够更加全面地展示古人与狗的相互关系,能够讲述更加有趣的、有科学依据的故事,能够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增加新的元素。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

原文标题《狗年说狗》(2018-02-0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济南市委员会办公厅 © 2017 版权所有 www.jnzx.gov.cn

济南市历下区龙鼎大道1号龙奥大厦15层 邮编:250099

General Office, Jinan Committe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主办:济南市政协办公厅 承办:济南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

Design by ijntv.cn

鲁ICP备19000465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