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默默无闻的一个小镇,如今成了习近平说的“一滴水”
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发表重要主旨演讲,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博鳌,海南省的小镇,长期默默无闻,在2001年成为非官方、非营利、定期、定址开放性国际组织“亚洲论坛”的永久会址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
博鳌是海南开放的标志,海南是中国开放的缩影。正如习主席在演讲中所说,“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地方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风貌。”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立,也因改革开放而兴。30年间,海南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岛屿变化成为全国唯一的省域国际旅游岛,建成了全球唯一的环岛高铁。如今,海南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将成为更加开放,更有活力,更为国际化的经济特区。
进入新时代,全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渐形成,特区的政策优势明显淡化,海南又提出了二次创业,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争创特区新优势,寻找发展新契机。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是中央的重大决策,寄托了几届国家领导人的高度期望。1987年6月12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说:“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和台湾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铁矿、石油,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标志着共和国最年轻的省份,最大的经济特区诞生了。
海南的发展成就证明了中央改革开放的决策是正确的、英明的。海南省地区生产总值从1987年的57.2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462.54亿元,服务业比重从31%提升到55.7%。
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试验区,改革开放就是经济特区的灵魂。海南敢为人先,率先实现了一系列改革:“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体制、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结构、撤除公路收费站保证“一脚油门踩到底”的燃油附加费制度、“先上车后买票”的企业法人直接核准登记制、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学杂费、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全面实现城镇从业人员五项社会保险省级统筹,海南成为全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全国首个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省份,全国首批服务贸易创新试点省份,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创建省……30年来,海南近百项改革举措走在全国前列。现在海南依托自身特色和发展优势,聚焦航天科技、深海科技、南繁育种“海陆空”等重点领域,努力培育壮大海南未来高新技术产业。
对海南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国政协密切关注大力支持。当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闯出一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时,全国政协组织政协常委到海南视察,总结推广海南经验。2009年,在全国政协的大力推动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海南作为全国唯一全省性的经济特区,有责任,也有条件先行先试,继续成为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综合试验区,充分发挥海南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中“排头兵和试验田”作用,以更加开放的措施,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这将对全国的改革开放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海南更好更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发展海南的关键一招。以更大的力度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通过锲而不舍、艰苦奋斗创造美好未来。海南要在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拓展更加开放的发展局面上走在全国前列,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
海南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始终倍加珍惜、真心呵护好生态环境,用越来越严格的制度,越来越有力的举措维护好生态环境,海南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全国领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海南正以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为总抓手,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改革创新,开拓实干,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实现建设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三大愿景”。
(作者周文彰系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杨维系海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原文标题《30年前默默无闻的一个小镇,如今成了习近平说的“一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