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多个民主党派中央都在忙这件大事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由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横空出世。
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着和平发展的旗帜,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中国积极发展着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成为“一带一路”故事的关键词。
2018年两会,“一带一路”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背景下,包括部分民主党派在内的一些建言主体,在持续关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目光投向了更加广泛的沿线生态、医疗、科技等领域,让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能惠及更多沿线国家以及更多人民。
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贸易的深入推进和人员的频繁流动,在疾病防控方面的风险逐步加大。疾病的传播是没有国界的,在此次两会上,民进、致公等民主党派虽然角度不同,但同时提出应该在疫病防控上做到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联防联控,从根本上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链条。
我国与东盟各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尤其是西南的广西和云南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文化和生活习俗相近,疾病谱相仿,面临的传染病防治形势也高度相似。
据有关信息显示,东盟国家常年流行多种重大传染病,随着跨境人流、物流的大幅增加,由境外传入相关传染病并造成再流行的风险巨大。近年广西登革热和疟疾报告发病数95%以上为输入性病例,面临如此严峻的疾病防控形势,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致公党中央认为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区域合作,共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强对广西、云南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实验室能力达标建设。”致公党中央建议,依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27-2009),按照填平补齐和综合各地疾控中心的现状及疾病防控的要求,要有计划地对各级疾控中心进行实验室设备配置,使广西、云南各级疾控中心实验室设备品种覆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B类装备目录品种95%以上,全面提升其实验室检测能力,满足传染病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检验工作的需求,保障人民健康。
在联防联控具体举措上,致公党中央提出要优先在广西、云南加强疾控中心建设,建设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打造中国(广西、云南)-东盟高端公共卫生人才培训和交流基地。“建议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快相关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提高各国应对传染病的防控能力,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建立中国-东盟重大疾病防治国际联合实验室,负责开展区域性重点传染病相关科学研究等。”
说到疾病防控,民进中央的建议更加具体,直指“包虫病”防治。
包虫病在亚洲地区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亚和西亚,这些地区有约5亿人生活在囊型和泡型包虫病高感染风险环境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特别是中亚、西亚、非洲等地区国家受限于当地的政策、国家重视程度、经费来源、技术水平等因素,基本上没有开展包虫病的防控,这使得包虫病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流行范围更广、危害程度更甚。
对此,民进中央提出,为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包虫病综合防控工作顺利开展,沿线国家应携手并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和磋商,以现有的医药卫生合作机制为基础,向切断病原循环链方面延伸,不断完善创新方式,推动国家和地区间包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由于包虫病的宿主种类多、管理难度大、区域划分不明显,因此各国之间的联防联控在疾病防控上显得尤为重要。民进中央建议,由我国牵头成立亚洲包虫病学会,定期召集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包虫病防控专家将各国包虫病防控方面的情况进行交流和探讨,吸取各地区工作经验和成效,为包虫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达到联防联控起到支持和帮助。
我国包虫病防控专家们近30年的包虫病防控经验证明,采取犬驱虫为主、羊免疫为辅的“双相切断病原循环链”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措施在包虫病防控上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一策略的推广和应用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整体包虫病防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将这些技术和手段推广出去,通过学术交流、医疗合作等方式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技术水平,为当地已患病民众早日脱离包虫病的折磨奠定基础。”民进中央在提案中建议。
而在另一份《关于重视“一带一路”沿线饮用水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提案》中,民进中央对疾病防控问题做了进一步“延伸”。
因为研究数据显示,全球约50个国家的1.4亿人口面临饮用水砷超标(〉10μg/L)的问题,而大约1.1亿人生活在东南亚和南亚的10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含中国)中,有48个国家出现了砷污染问题。
近年来,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出现了合作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尝试。但是,目前的国际公约主要针对的是人为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对于天然存在的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国际合作仍以单边为主,具有战略性、约束力和凝聚力的国际合作尚未破题。
中国正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创新性理论。“一带一路”倡议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平台,为重金属污染的国际治理塑造了政策和行动框架。民进中央提出,中国政府应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平台,发挥主导作用,向相关国家提供援助及技术支持,以弥补目前区域合作功能上的局限和不足,以治理水污染为纽带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为全球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提供“中国方案”。
在民进中央看来,与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比,中国在水污染治理等环保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相关调查也比较翔实。近年来,中国在水污染治理技术方面取得了若干重大突破,我国多家企业在国外设立了联合研发实验室,产品已进入巴基斯坦等国家,而新兴环保产业的技术输出逐渐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方面的新亮点。因此,应该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高风险国家水污染调查、监测与数据共享机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除砷设备、技术和改水援助,通过亚投行等“一带一路”金融组织,设立水污染治理基金,重点支持除砷、改水等技术的研发、推广与成果转化。
“在人才培养上,要培训卫生保健人员治疗砷中毒病人,并从事病例管理和康复研究。”民进中央认为,对于跨国界水污染的治理,除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以外,还需要构建深层次的治理框架,设立专门性的管理机构以发挥协调、整合效应,建议在整合国家生态环境部、卫健委、发改委等有关机构职能基础上扩充形成专职执行饮用水污染治理国际合作的官方机构,在服务国家战略、统筹援外资金、协调民间力量、引导企业服务、推进国际合作中发挥中枢作用。
吸引多元主体加入“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在本次两会期间,民革中央以党派提案的名义递交了两份“一带一路”的相关提案,内容均与经贸合作与交流相关。
在对农产品贸易的关注中,民革中央发现,当前我国的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失衡,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整体状况不容乐观。截至目前,我国农产品贸易已连续14年出现逆差,且差额不断扩大,对外依存度持续提高。
农业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加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经贸合作,不仅顺应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满足国内居民日渐高标准、多元化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充分发挥农产品贸易互补优势,还有助于构建多元化农产品进口体系,有效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确保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手中。为此,民革中央建议进一步优化进口来源地布局,在确保供给安全的前提下,加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经贸合作,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全球农产品供应体系。
具体如何做?民革中央提出,首先要促进农业贸易发展,提升农业合作能力,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进一步降低农贸流通企业的税负,加强海关、检验检疫、外汇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积极创造条件,培育有竞争力的出口企业。
“优化农产品进口布局,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提高进口份额。”民革中央建议,在综合考虑国内需求、国内外资源状况和市场状况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的进口结构及进口来源分布,加强对大宗农产品进出口因时因势适度调控。
在建议中,民革中央还特别提出要推动农业双向投资,共享农业发展成果。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成农业合作意向的基础上,努力消除投资壁垒,鼓励国内农业企业开展投资促进活动并提供必要支持。此外,可以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共建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以技术合作为核心,通过派遣农业技术专家、培训农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等方式,帮助他们分享中国的农业技术和发展经验。“制定农业企业‘走出去’整体战略,搭建农业经贸合作平台,帮助企业寻找贸易和投资机会。鼓励国内农业企业、农民去海外人少地多的国家发展农业,重点加大对农垦企业在境外开发农业优势资源和建设生产加工储运基地的扶持力度。”
近年来,民革中央对鼓励台企融入“一带一路”西部建设保持着持续关注和建言。“一带一路”建设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规则,势必吸引台湾相关企业及民众参与其中。为此,民革中央调研组就相关课题赴宁夏、青海等地开展了调研。
调研组认为,应积极推动两岸企业以“一带一路”为平台构筑合作新模式。这既有助于解决台湾企业面临的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引导台商投资由制造业延伸至农业与服务业结合的领域,又能促进台湾企业进入大陆西部,加快两岸经济融合。
“选择重点产业合作领域,鼓励台湾企业融入‘一带一路’西部建设。”民革中央调研组建议,应鼓励台湾企业为西部优势产业做配套产品及服务。
充分利用“一带一路”西部建设平台,探索两岸民间经济融合新模式,这也是调研组的观点之一。
目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多为大型国企或民企。调研发现,其实台湾中小企业接其分包订单和参与辅助性、配套性项目,既可规避风险,也可分享利益,而大型项目吸收台商参与,更能发挥台商在服务管理等“软性”领域的比较优势。
两岸青年交流一直是民革中央的品牌活动。
在“一带一路”建设上,“一带一路”作为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国策,台湾青年不应缺席,调研组同样建议要营造有利环境,帮助台湾青年融入投入建设发展的过程。
民革中央调研组建议,在西北“一带一路”区域内挂牌设立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鼓励那些寻求就业机会的台湾青年参与西部“一带一路”建设。同时建议国台办协同有关单位建立统一的资讯传播平台,承担“一带一路”西部建设与台湾民众大陆创业就业方面的资讯传播与研训工作,帮助台湾民众增强把握机会的能力。
从物质“一带一路”到智慧“一带一路”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要吸引世界的投入,规划应统筹,建设要高起点,要依靠创新驱动和高科技引领,也要积极防范各类风险。基于这样的考虑,农工党中央在此次两会上提出,把物质的“一带一路”接入“物联网”联入“互联网”,建立分布的大数据平台,逐步实现智慧“一带一路”。
当前,我国在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互联网+”、大数据等战略得到了社会的积极响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农工党中央认为,要构建支撑智慧“一带一路”的全球分布式传输网络、传感器网络、大数据云环境,形成服务各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参与的企业,亟须加强统一规划设计,开展示范带动,推进双边合作和多边合作,带动“一带一路”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慧化。
“组织开展智慧‘一带一路’的顶层规划,组织专家组,全面了解沿线各国的需求和基础条件,开展智慧‘一带一路’的规划设计,把分散的相关规划和信息化工程整合在同一个框架中,避免重复浪费和信息孤岛。”农工党中央建议,把“一带一路”的信息高速公路、空间信息走廊、安全预警、智能管理和服务融为一体,形成沿线国家共享的智慧之路。
规划和框架要落地,需要示范工程。
农工党中央建议,率先建设“一带一路”的信息传输网络,启动“一带一路”时空信息大数据平台建设,以中巴经济走廊、东盟信息港等为示范,开展智慧“一带一路”建设示范工程,积极开发各类应用,形成标准规范和模式。“借助政府合作、资本合作、企业合作的结构框架,建立国际化的PPP方式,形成投入分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
作为具有侨海特色的民主党派,致公党中央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还关注到了国际海员劳务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
因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离不开交通运输的互联互通,海员作为海上运输的重要人力资源在整个航运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素质的海员储备是“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的重要一环。中国海员劳务市场要实现国际化发展,需要外派海员能够学到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并逐步成为国内航运业的精英和支柱。但目前我国国际海员劳务市场在法律完善、制度创新、环境改善方面仍存在着制约发展因素。
一番调研之后,致公党中央建议放宽中资海员外派机构与外资合作中中资企业控股权的比例,进一步促进海员服务市场的开放。暂停或取消海员外派机构的资质要求,实行宽进严管的方式,加强海事主管机关事中、事后监管能力。
针对人才短缺的问题,致公党中央的观点是,可以按照公约标准修改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对于有意愿从事普通海员但来自农村和偏远贫困地区的年轻人,可以适当在已有的培训优惠基础上,以精准扶贫专项资金支付其培训费用。
“最重要的是完善海员权益保障机制,为船员队伍发展创造优良环境。”致公党中央提出,建议赋予海事管理机构以全面监察权限,并赋予海事管理机构行政处罚的权限,使海员积极行使相应权利,保护自己的权益。考虑海员的职业特点,避免海员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复杂性,建议出台相应司法解释将船员劳务合同纠纷全部归由海事法院管辖,并明确海员外派纠纷所涉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