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海洋强国——3位住鲁全国政协委员共话“经略海洋”

信息来源:山东政协 发布日期:2019-03-08 07:4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大力发展蓝色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建设海洋强国。”如何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全国两会期间,麦康森、侯一筠、王效彤3位住鲁全国政协委员从不同角度支招建言。

麦康森:海洋发展要向高质量迈进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名誉院长 麦康森

谈起海洋强国建设,麦康森委员先介绍了一封信,是两会期间几位老海洋科学家工作者写给他的,主要反映现在海洋大学的数量在急剧增加,一个国家的海洋发展是否强,跟大学的数量没有直接关系,这个现象需要引起重视。

麦康森表示,海洋科技的高等教育是海洋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人才基础。在我国提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之后,新成立的海洋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系、海洋研究中心等越来越多。据不完全调查统计,至2018年,我国以“海洋”冠名的大学、学院等高教单位已经超过了50家。现在更是以加速度的方式在增加。

“这种追求数量的方式有待商榷。”麦康森认为,不能单一要数量,而是要高质量发展,应该把有限的资源投到现有的已经建立的大学研究所去,建议集中力量办好已有的海洋大学,根据国家规划和本省实际打造几个实用型、工程装备的海洋专业,补齐我国海洋科技领域的短板,使中国在21世纪全球海洋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麦康森还介绍了另一个关于海洋高质量发展的方面——水产养殖。他说,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水产品消费大国,但是现在中国的主要养殖区域,包括淡水、浅海都已经挤满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要走出去,走向深海,走向深远海。

“整个过程会面临很多挑战,因为很多技术,还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麦康森表示,要不断研发新技术,加强联合公关,加大投入,保持耐心,才能够在未来的深海养殖取得更大成功。“山东省在这方面很有远见,有政府的扶持和投入,做了很好的探索,应该继续走下去。”

同时,麦康森建议发挥我国养殖品种和技术优势,借鉴世界水产养殖业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全面禁止直接用小杂鱼进行水产养殖,大力普及高效的人工配合饲料,为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养殖环境和保障养殖产品的安全提供必要的法律法规保障。

侯一筠:打造“海洋文化”名片

□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侯一筠

随着中国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海洋文化建设揭开了新的一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期从事海洋工作的侯一筠委员表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注意到近年来海洋文化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海洋文化产业较为低端,在低层次上开发,市场导向性不足;涉海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布局分散;海洋文化产业尚未成为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在侯一筠看来,这是海洋文化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另外,海洋文化没有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对世界海洋文化现象缺乏了解,我国缺少自己的海洋文化品牌,海洋文化国际竞争力较弱,与其他海洋文化大国在海洋文化交流中处于弱势。

侯一筠建议延伸海洋文化产业链,打造海洋文化国家名片。他说,海洋文化作为文化产业的特殊类型,其生产过程和其它文化产品一样,包括创意、制作、营销、收益等环节为主体的产业链条。

“我国目前海洋文化产品特别是海洋文化旅游产品多以观光型为主,难以满足旅游需求的变化,而且由于品质不高、品种单调,很难对中远消费者产生足够吸引力。”侯一筠建议深入挖掘海洋文化遗产,注重群众对海洋文化产品的体验性和参与性,在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增强游客兴趣,提升返游率,形成海洋区域文化的强势品牌。

侯一筠表示,同时注重宣传和教育相结合,开展各类海洋文化的推广和科普活动,在学校设立海洋文化教育课程,充分利用海洋博物馆、海洋信息网等平台,使孩子从小就接受海洋知识,使全社会不断增强海洋意识,共同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王效彤:构建多元化“守护海洋”公益保护机制

□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王效彤

海洋资源无论怎样丰富,忽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势必受阻。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海洋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海洋生态健康压力增大,海洋生态安全保护任务日趋繁重。

王效彤委员表示,随着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和社会组织在维护海洋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山东为例,2018年以来,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在青岛、烟台等7个沿海城市部署开展海洋生态保护领域公益诉讼专项活动,通过诉前检察建议、提起公益诉讼等方式,促进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政府难解的突出问题,以实际行动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碧海银滩的美好期待。

今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了深入推进“守护海洋”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的部署,要求通过开展专项监督活动,将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优势转化为守护海洋的生态效能。

“公益诉讼应该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王效彤同时表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性强,在实践中还存在着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司法鉴定难等问题,检察机关和社会组织能否提起海洋生态环境领域民事公益诉讼,实践中仍然存在争议。

王效彤建议,应进一步出台完善公益诉讼的司法解释,细化和规范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案件的程序,完善线索移送、调查取证、重大案件跨区域协作等机制,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顺位和衔接等问题。

“通过完善制度机制,能够更加有效实现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形成多管齐下、协作配合的多元化公益保护合力,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为发展蓝色经济、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王效彤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济南市委员会办公厅 © 2017 版权所有 www.jnzx.gov.cn

济南市历下区龙鼎大道1号龙奥大厦15层 邮编:250099

General Office, Jinan Committe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主办:济南市政协办公厅 承办:济南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

Design by ijntv.cn

鲁ICP备19000465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