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商量:把惠企政策落到实处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继续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7月底,市政协便以“纾困惠企激发活力——泉城商量助推惠企政策落实落地”为主题开展“商量”,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在深入商量中,调研组找准了惠企政策难以落实落地的症结所在,助推惠企政策有效落实落地。
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适宜的“土壤”,而适宜的“土壤”靠优惠政策的落实兑现支撑。本次“商量”中,调研组发现,目前我市一些惠企政策在落实上还存在痛点难点堵点,“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无形中增加了有关企业获得优惠政策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这与党委政府出台惠企政策的初衷良善也是背离的。事实上,惠企政策的成效好不好,并不在于调门高不高,关键看落实的力度大不大。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政策落实好不好企业家最有发言权。正如“商量”中委员们建议的那样,涉及民营经济、特别是专业性较强行业企业的政策在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充分吸收企业代表意见。因此,要让企业家充分参与到产业政策制定中,推动政策由“政府端菜”向“企业点菜”转变、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真正实现产业政策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党委政府务实的行动举措。就像集中商量中,市政协委员孙武虎所言,“目前我市政策体系内容繁多,企业需要不断地查询研究,没有一个研究室是搞不定的。”由此可见,当前我市欠缺的不是政策,企业更需要的是惠企政策的解读和精准推送。为此,相关部门应以更实在的举措和更加周到的服务助推惠企政策落实落地,让企业在润物无声中蓬勃生长,逐步构筑起适宜企业成长壮大的“生态圈”。
今天,我们不妨在改革的实践中多注入一些“济南元素”,以真金白银的付出、周到细致的服务当好企业发展的“服务员”,去除不适宜发展的“杂草”,建设适宜发展的“生态圈”,增强发展的比较优势,让发展更有“底气”,也让广大企业家看到春风浩荡的未来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