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提升保护“怎么干”,“商量”汇聚青春好声音
泉水是济南的灵魂,古城则是城市的诗眼。古城提升保护,关乎城市更新进程,关系文脉与泉脉如何福泽后代。
4月28日,济南市政协“青年人眼中的古城提升保护”第四十九专题“商量”迎来首播,正值“五一”小长假,引发市民和游客的强烈反响。本专题“商量”由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承办,共青团济南市委、济南古城﹙明府城片区﹚保护提升工作指挥部办公室、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济南广播电视台等协办。
今年3月以来,市政协调研组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青年代表等开展多场调研和现场商量,聚焦泉水泉道、街巷、院落、文化、业态等,就“打造泉城特色风貌、历史文脉与特色产业共融、创新让古城焕发生机”三方面进行集中商量,为古城提升保护工作贡献政协智慧和政协力量!
古城保护提升与青年人,实际上是一场双向奔赴和彼此成就。因此,这期专题“商量”具有前瞻性和思想性,释放多重深意——古城保护提升“怎么干”、“如何干好”,诚邀广大青年人建言献策;与此同时,古城敞开怀抱接纳青年人,提供施展拳脚的梦想舞台,彰显济南“强新优富美高”内涵式发展的胸襟和魄力,蕴藉交付未来美好蓝图的殷殷嘱托。正如济南市政协主席雷杰参与“古城保护青年说”主题沙龙时所说,“青年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也是古城的建设者和城市记忆的传递者。”
深度调研凝共识,让“青年说”更充分。山东省政协主席葛慧君说过,要把凝聚共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凝有方法、聚有艺术,把握好凝聚共识的融合性、复杂性和辐射性,树牢以“融”促“聚”的理念,推进一体履职。从现实中看,商量的优势正是凝聚共识的优势,以“小切口”撬动发展大使命,从“小场景”助推民生“大改善”。
本期商量嘉宾让青年人“唱主角”,覆盖博士生、研究生、大学生、中学生以及新兴青年代表,调研、座谈、沙龙,发放调查问卷、撰写政协提案、组织青少年社会观察团古城调研……这些举措切实把调研做实,激发青年参与的积极性,提升了他们的认知度和共识度,真正做到“哪里离青年最近,就在哪里协商”“青年喜欢什么,就选择什么方式进行协商”,让他们在体验式调研和沉浸式参与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民主看得见、摸得着、还有用”,为古城提升保护注入青春活力。
集思广益聚合力,青年“商量”接地气。线下“商量”与“码上商量”同步进行,委员轮值回复,把协商氛围拉满,体现“协商之治”和“数字之治”融合叠加优势。有目共睹的是,街巷里、游船上、小院里、沙龙上,专家、委员和青年代表纷纷建言献策,一个“金点子”就是一个好思路,一个好建议就是一个新创意,一次次发声就是为古城“修旧如旧”打开思路。
“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人留乡愁”,呈现原汁原味泉水生活,开放四合院、露出泉道泉井;打造网红打卡地聚人气,推出古城老建筑灯光秀,水幕音乐秀、天幕科技秀等;多措并举构建青年集聚地,建设青年一站式服务大厅,打造“没有围墙”的开放性艺术空间,与艺术类高校形成资源共享,利用VRAR等手段对古城文化活态保护,重塑古城街区的文化肌理。这些建议,在商量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汇聚发展的合力,承载着青年人对古城未来的美好向往,也是发出青春“动员令”,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古城、游古城、爱古城、留古城,从这里爱上济南。
“文化济南”生力军,“商量”效应惠青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不难看出,古城保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传承”二字,赓续千秋文脉,绽放时代光彩,让古城更好造福人民,离不开青年人这支“生力军”的大有作为。另一方面,商量的溢出效应和延伸效应,也在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影响着青年人的成长,思想的“出圈”成就文化的“破圈”,精神的“拔节”助力行动的加速,从而唱响老城新曲,为“网红济南”注入澎湃动能。
古城需要青年力量加持,青年离不开古城根脉滋养,在双向奔赴中唤起人们的尊重、热爱和乡愁,为古城提升保护提供“N种”可能,注入烟火气,助推城市发展美美与共,引领青年人蓬勃向上圆梦。
古城是富有生命力、承载记忆的文化载体,保护提升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和长久性工程,需要统筹协调,有序推进。本次商量点燃了青年群体的参与热情和文化自信,同时也是向更多年轻人发出诚意邀请,一起参与、一起商量,话保护,诉心声,提建议,为老城焕发新活力和助力强省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作者系山东省济南市政协委员、济南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市政协“商量”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