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眼中的古城保护提升——第四十九专题“商量”综述
一边是青砖碎瓦的老屋,一边是绿藻飘摇的清泉,沿途遍布着客栈酒廊。5月1日傍晚,曲水亭街游人如织,大家或漫步在斑驳的青石板路上,或安静地坐在潺潺流淌的泉水畔,沉浸在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风韵中,细细体味着古老泉城的人文底蕴。
济南是享誉中外的天下泉城,而济南古城是泉城特色历史风貌的集中展示区,片区内有80余处泉水水系,形成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独特风貌,数十处文保建筑在此聚集。济南古城不仅寄托着泉城人民的深厚情感,也是吸引外地游客尤其是青年游客来济打卡的最靓丽名片。古城如何保护提升更能吸引青年人,也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为了让更多青年朋友走进济南古城,了解古城,自3月起,济南市政协以“青年人眼中的古城保护提升”为主题开展了第四十九专题“商量”。连日来,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青年代表和部门有关负责人,多次到古城调研和座谈,并赴外地学习有益经验。其间,青年代表们积极参与调研,认真撰写提案,并利用“码上商量”平台广泛收集意见建议,为古城保护贡献智慧力量。近期,市政协组织部分调研组成员,开展了集中商量。大家围坐一起,围绕泉城特色风貌打造、历史文脉与特色产业共融、创新让古城焕发生机等方面各抒己见,共识在思想碰撞中不断增进。
激活“泉水基因” 打造泉城特色风貌
依泉而建、伴泉而生、因泉而名,济南是有着2600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天下泉城”享誉中外。提起济南古城,给人以沧桑的时代厚重感,而历史中的济南,却是开风气之先的“弄潮儿”。
连日来,“商量”调研组多次走进古城,或泛波在大明湖上,或踱步在曲水亭街,或驻足于黑虎泉旁。在古城行走交流中,大家不断迸发思想火花:“希望能把古城内的院落对外开放,充分展现老济南居民生活特点。”“希望发展晨光古城、夕阳古城、夜幕古城。”“古城的色彩搭配还不太统一,整体应该以红黄绿主色调搭配,展现北方城市的特点。”......一件件中肯的建议,让大家在“商量”中为古城保护找到了方向,更注入了青春力量。
近期,部分全程参与前期调研的“商量”调研组成员围坐一起,带着问题和想法,开展了一场头脑风暴。
在历下区政协委员、很火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奕然看来,“泉”是济南的灵魂,本地人喜欢泉水,外地游客也慕泉而来,但目前我市亲泉的方式在减少。“十几年前,游客来济南,可以坐在部分泉边,人和泉水非常和谐。”她认为,应该增加一些亲近泉水的项目,同时以泉为媒做好泉水宴、泉水扎染、碧筒饮等特色美食和产业。
“泉水催发了济南民生文化经济的繁荣,世世代代生活在泉畔水边的济南人敬泉、爱泉、吟泉、赏泉、品泉、用泉。这种独特的城乡风貌和文化景观正是泉水文化的精髓。” 山东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徐浩然建议,要保护泉水生活文化,可以在特定的地段建设相关博物馆,用以对外展示。
济南古城(明府城片区)保护提升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曲旭东表示,古城风貌不仅包括泉水,还包括其中的老建筑、老院落、老街巷。说罢,他手持手绘于光绪年间的济南老城图,向大家介绍了近59条街巷的原位置和原街名。“很多街巷位置和名字都没发生变化,通过这个图也说明,济南古城街巷承载着非常深厚的历史。” 曲旭东感慨道。
“遍布在古城里的泉水、泉眼、泉道可能会在城市更新发展过程中被遮盖、掩埋,下一步是否要多挖掘这些特色的泉道?”济南城市发展集团城市更新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希望,通过泉水泉道的挖掘打造,进一步赋予济南区别于其它城市的一些气质和魅力。他建议,要把压在老院落下的泉道敞开,同时通过泉道的打造,将散落的泉眼和泉池串联成珠,更好地展现。
深挖古城文化 做好文脉产业共融
“烟波与客同樽酒,风月全家上采舟。”“佛山影落镜湖秋,湖上看山翠欲流。”...... 千百年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写下关于古城的唯美诗词歌赋;也不知有多少秉持工匠精神的非遗传承人将济南的非遗美食、产品代代传承。
3月27日,“商量”调研组来到古城县西巷片区,实地察看了县西巷珍池、武岳庙、新坊巷等,走进魁盛居百年鲁菜馆、小确幸蛋糕店等地,详细了解了片区现状、文脉传承、业态运营和文创开发等情况,共话历史文脉与特色产业共融。
济南市政协委员、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宙飞认为,济南的高校艺术专业资源丰富,特别是艺术类高校几乎每月都有专业性的美术、设计展览等。可以在古城中做一个开放性的艺术空间、众创空间或美学空间等,依托于此定期举办高校师生作品展或文创展,从而引来更多青年人参观展览。青年人在参观展览中会以照片或短视频的形式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传播,从而吸引更多受众前来参观。
历下区政协委员 山东博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臣则通过分享同宁波朋友吃甜沫的故事,展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他认为,应该把非遗文化融入到百姓的衣食住行里,尤其是从第五届全国非物质文化博览会以来,济南成为非遗博览会的永久落户地,通过这个舞台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济南非遗人在泉城大街小巷施展、发挥专业水平,讲述济南故事。
徐浩然对非遗文化非常感兴趣,他表示将不断学习了解,并将其发扬光大。“我身边很多同学也对这方面内容感兴趣,我认为传统文化和非遗内容一定可以吸引青年人的眼球。”徐浩然如是说。
“文化在整个古城的保护提升中贯穿始终,同时也要将文化载体具象化,比如文化究竟是用街巷和公共空间去承载,还是用建筑与院落等承载。”王志建议,在做好这些基本具象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文化+”与各方面的结合工作。比如做好文商旅的结合,紧跟时代消费潮流,积极引进新形式、新业态、新消费,让青年人在古城里休闲、消费等过程中更多感受到文化魅力。
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姜波认为,非遗文创或文化传承是一个重大课题,这其中包括古城的红色文化。“当年邓恩铭和王尽美的重要活动地点除了贡院墙根街,还有彼时位于泉城路中段的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可以打造红色研学或红色旅游,通过导示、标志等,将他们从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到百花洲再到大明湖的有关历史记忆挖掘展现出来。”姜波表示。
科技创新引领 焕发古城生机活力
3月中旬,“商量”调研组赴杭州、苏州、南京等地学习考察,并于4月初举办“古城保护青年说”主题沙龙活动,以期通过沙龙活动聆听青年心声,关注青年需求,发挥青年创造力、能动性,为济南古城保护提升广泛凝聚智慧力量。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师生及青年代表进行了充分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要通过创新让古城焕发生机。
在前期的现场商量中,徐浩然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他发放的青年眼中古城保护提升问卷中,有近九成受访者认为泉水文化最能代表济南泉城文化。因此,他认为,古城保护的核心应该放在泉水上,要保护泉水文化的原真性。通过泉水生活展示以及当年与泉水有关的文化记忆,引起当下青年人的情感共鸣。同时也可以运用VR、AR技术让游客切身体验到传统生活方式。
王奕然认为,古城保护应该是一种活态保护,即要把古城用起来,比如可以在每年的固定时段设定一些节日活动,吸引更多青年人参与其中。这些活动更倾向于青年游客,像二次元、动漫展、滑板、轮滑、街舞等。她还认为,古城要有专业的团队来整体运营,不能将其割裂给多个运营商运营。
袁宙飞对诸位青年人提出的金点子赞不绝口。她表示,最近济南火爆“出圈”的超然楼吸引的大部分是青年人。“亮灯打卡”这是一种仪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追溯和尊重,可谓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个对接。在古城中是否可以打造一个文化创意中心,让青年人能够将有关泉城文化、泉城特色的创意元素注入其中,把古城的文化名片推出圈、走向世界。
济南市政协委员、山东小广寒文旅公司总经理、济南市老建筑文化旅游促进会会长李建军去外地考察学习时收获颇丰。“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古城保护提升中,很多地方做了长期的规划,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像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围绕一个区域的更新,要做近20年的准备,而不是迅速地要去改变城市面貌。”李建军建议,古城保护中还要注重项目业态的布局,充分体现泉城文化。
“可以通过一些数字化技术打造元宇宙的VR沉浸式体验,把济南复刻成一个‘枕依山水卧,悠悠济南府’的壮美画卷。”李臣建议,下一步古城保护提升过程中要更加倾向数字化和科技化,让年轻人更有参与感和体验感,相信凭借科技进步带来的新风可以让济南古城再度“出圈”。
对于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曲旭东深受启发,他希望青年人能够继续参与到古城如何保护提升中,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
像曲旭东一样,王志在“商量”过程中边听边记。“我们将对大家提到的在古城保护中打造体验中心、文创中心,融入数字化及名人效应等方面认真研究。” 王志表示,这次“商量”让青年人眼中的古城保护提升,变为青年人口中的、手中的、脚下的古城保护提升。
在古城与青年的美丽邂逅中,碰撞出了很多精彩的火花,青年们为古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青春活力。古城也以它宽广的胸怀接纳着青年人,更期待着青年人带给它更好的蜕变。据悉,本次“商量”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市政协还会继续为青年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将与青年们一起,积极为推进济南古城保护提升、助力省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