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市政协开展“实施‘千村提升’工程推动乡村振兴”第三次现场商量
“能够融合状元文化和千年流苏树等本村独有的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很值得推广”、“利和庄园‘村企共建’项目既保障果蔬产业发展,改善村居环境,还拉动了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可谓‘一箭三雕’”……4月26日,市政协“商量”调研组围绕“实施‘千村提升’工程推动乡村振兴”赴钢城区和莱芜区,通过实地察看村容村貌、乡村治理、“村企共建”项目、“一村一业”项目等发展现状,开展第三次现场商量。
26日上午,在钢城区状元沟村,调研组实地参观了“学习强国”一条街,近距离观赏了千年流苏树。作为树木界的“寿星”经过精心养护,依旧生机勃勃,花开得成团成簇,并与状元文化深度融合,成为独特的乡村旅游打卡点。在澜头村,调研组实地查看了吴家大院、刘家古宅等多处古建筑遗存和山乡花雨澜山农文旅融合基地。立足澜头村的古村生态文化底蕴和特色农业为支撑,山乡花雨澜山农文旅融合基地以乡村旅游为引擎,深耕涉农文旅业务和乡村多元价值,聚焦产、学、养、游四大核心产业,融合当地民俗文化、传统乡土文化、优秀历史文化,着力打造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等新业态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项目和乡村振兴新标杆。
“这是酸枣芽茶,全是从周边山上采摘下来制作的,好喝还有助于睡眠。”在柳桥峪村口的峪发合作社里,这里展示、售卖合作社种植的所有特色农产品,有蜂蜜、小米、草莓酒、草莓,还有酸枣芽茶。每样农产品都配有专属的包装盒,既美观又大方。柳桥峪村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信用联保”的方式,先后成立柳桥峪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峪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打造以小米、酸枣芽茶、干鲜果品为主的精品农产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循环经济,让越来越多市民慕名而来,提升了村庄的名气,同时带动了村集体经济。
“这个户型的房间住一晚多少钱”、“这里有什么特色饮食”……在钢城区的最后一站,调研组来到孙家庄村的未央山居民宿、柿子树下露营地,详细了解了该项目的建设运营情况。据介绍,该项目结合孙家庄村的自然风光优势和村内闲置院落多的资源优势,全力发展民宿、旅游和餐饮,已逐步形成吃、住、游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在节假日期间多次荣登济南市露营基地热搜榜排名第一,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经营势头良好。
26日下午,调研组来到莱芜区,先后察看了山东利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山东嬴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详细了解了两家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村企共建”项目成果。据了解,按照村企合作联建的产业发展路径,运用乡村发展需求与企业专业特长相匹配的联结机制,山东利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党建引领、结对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等方式,为鹏泉街道长安村成立农民种植合作社、向鹏泉街道前坡村提供物资支持与农业种植指导,此外与全区十家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成立了济南市利和果蔬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广大果蔬农户签订订单种植协议,由联合体提供产品的种植、加工、技术指导等专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与农户之间形成集种植、采摘、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推动村企优势互补,双向借力,共同提高,走出一条村企互荣共兴的乡村振兴路。
实施“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是我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具体实践,对于推进我市乡村全面振兴,促进村集体收入、农民收入“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调研组一致建议,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要促进乡村文旅深度融合,整合分散资源“串珠成链”,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推进乡村民宿、休闲露营提升品质,提高乡村旅游体验质量;要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实施“千村提升”工程奠定坚实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