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文化阅读理路探索的拙诚守望者——记市政协委员、济南外国语学校正高级教师刘笑天
近日,市政协委员刘笑天荣获由中国教育报主办,商务印书馆协办的2020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中国教育报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评选,从创办至今已走过17个年头,今年的疫情并未阻挡推动读书人的脚步,因为有“云”,他们“走”得更远。
刘笑天,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中语会理事,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教学能手,列高中语文学科第一名;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山东省高中语文教学十佳教师;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济南市政协委员;民进济南市委常委。
今年教师节,从教34年的刘笑天老师执教的11班的学生,送了他一张自制的看似简陋的贺卡,称他为“天爷”——“倒数第二个昵称,下一个就是终极昵称‘天爷爷’了。”刘笑天乐呵呵地说,“超越功利的教育就是一份有道的真爱。05后的孩子有点感性,你对他们好,他们会加倍奉还。”
固守教室,守望校园,推动学生进行母语文化阅读,带动区域内教师专业阅读,是他始终不渝的追求。
积累母语文化基本语汇,熟习母语语言表达方式,深味母语文化内在精神,是刘笑天对母语教学的基本定位,也是他推动母语文化阅读的终极目标。他守望着这一目标,不断谋求嬗递、提升、超越,然而又始终以此为皈依。他把自己界定为一位“拙诚”的母语阅读教学的守望者,偶尔像夕阳古道上一个固执的羸弱老兵,一匹破马,一柄长矛,在互联网+时代色彩缭乱、节奏迅捷的碎片化时代,在新概念新理念你未唱罢我登场不断涌现的时代,一直固守着这一目标。引领学生挚爱我们伟大的母语和母语文化,是唯一目标。今年执教高二十一班总数45人,女生40人。刘笑天说本学年最想做的是“哄着”他们一起读书阅世,写作短小文化时评,篇幅要求不少于400字,高考作文字数的一半,练眼界、练文笔、练审美。前四个题目由老师提供:评一档我看过的综艺,荐两首十年内我听过的歌曲,我们居住的城市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怎么解决。其实是在带着温度和理性关注文化,关注与你有关的城市、与你无关的人群。其中有时尚的跨媒介学习,但是培育的是思辨品质;看似时评,着眼点在文化。通过读写一体实践,培育孩子们的温情与理性。
刘笑天曾写过一篇文章《中学教材古诗文选目缺失什么》,认为进行立体化的母语阅读,需要从三方面入手:积累母语基本语汇;熟习表达方式;深味文化精神。通过对它们的把握、涵咏、探究,可以直抵一个民族心灵深处最隐秘的空间。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的积淀首先要从积累民族语言的基本语汇开始;反言之,作为文化主体的人,语汇世界和表述方式则折射了你的文化内涵。
母语文化阅读应该有自己的主张、理念、脉络,然而最重要的是关怀和实践。
二十多年前,刘笑天还在一所鲁北县城的高中任教,那里是一望无际的盐碱地,教育改革的春风几乎难以吹拂得到。那时教育家李希贵主导的“语文实验室”在高密一中如火如荼地进行。因为改革成果是由《山东教育》杂志发现发掘,作为刊物重点作者的他对其核心精神知之甚深。在学校支持下,在学校建立起了两间语文学科学习的专用教室,学生每周有两节连排课去那里阅读、摘抄、编手抄报,每次还有十五分钟的分享时间。对互联网还没有光顾、多数出身农村的县中孩子,这种阅读和学习方式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20年后他的一位在京城名校任教的学生提及此事仍然念念不忘,觉得那种学习给他们封闭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布满灿烂阳光和青草气息。现在看来那些教学改革很粗粝原始,缺少理论支撑和技术含量,但是在那个学习环境里元气淋漓,给那些相对闭塞成长环境里的孩子,在他们的青春期,打上了不一样的精神底色。那时候也没有类似“实验室”“学科教室”的名号,“但是我们在那里的阅读、写作、学习活动一直坚持到六月三十日,七月初就准备迎接高考了。”那届学生毕业了,刘笑天也选择了离去。
来到济南,刘笑天任教的学校是济南外国语学校,是教育部备案具有向重点高校直接输送保送生资格的全国17所外国语学校之一,校训为“人文天下,行者无疆”。作为校训的原创者,他极为注重母语传统经典阅读对“人文”底色的架构,除去正常的语文教学之外,他三次以校本课程的方式,推进学生母语经典阅读。第一次是在2004年,他为学生开设了“《论语》选读”校本课,通过诵读、批注、译注、小论文写作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学界公认的权威版本,回归经典原意,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元素,进行个性解读。随后他又为学生开设“辛弃疾词作鉴赏”校本课,当时衰草离披的辛弃疾故居距离当时的校区只有4公里,他和学生一起实地考察,周末再去大明湖畔的辛弃疾故居考察,收集这位爱国词人生平事迹、纪念资料,与学生共同选编学习读本,以师生共读共讲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素养。2016年,他与两位同事为学生开设“泉城文学三大家”校本课程,以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三位济南本土的文学大家为学习载体,分为“知人论世——研讨人格范式”“诗词研读——比较审美风格”“名家讲座”“撰写调研报告”四个部分,以诵读、品赏、研讨、调研、展示为主要学习方式,培育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研究意识习惯、公共参与精神。采取群文阅读的方式,延伸阅读《宋史》《元史》等史书相关部分,邓广铭、梁衡等大家的文史作品。其中一项活动是通过三位文学大家故居、纪念馆、墓地的实地调研,收集名人题写的楹联,品味其中的文化意味,学习对联知识,围绕三位大家,拟写楹联,提升母语表达能力。譬如针对辛弃疾,学生拟写如下对联:“词龙腾飞文中尽显豪放之气,青兕驰骋沙里满怀报国激情”“少年满志纵马南归归时言报国复地,花甲未酬田园逸居梦中仗铁马金戈”“赤忱拳拳热血如火星火燎原义胆烈烈,孤忠耿耿狼毫为剑剑指朔方铁骨铮铮”。学生兴趣盎然,收获颇丰。学生分组研究、调研,围绕“弘扬大家精神,打造城市名片”,撰写研究报告,就完善名人故居建设、打造新型媒体平台、举办主题文化节、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等活动、媒介及创意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设性建议。然后刘笑天老师利用济南市政协委员的身份,以学生名义整理成为政协提案,藉此涵咏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精神和能力,这门课的基础在于阅读,但是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文字阅读,由此建立起来的母语文化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而言具有独到的价值。
学校2019年搬迁新校后,以“读书行动”为驱动内核,阅读立校,打造书香学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南邻华山,北接鹊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所以把项目以“鹊华读书行动”命名,具体内容包括:以培育兼具中华根基与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军人才为终极目标,涵泳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特质、思维能力、家国情怀和完美人格;以“共读”为参与方式,增进家校、师生、亲子的沟通交流,相互理解,彼此包容,共同成长;以专业阅读和自由阅读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丰盈教师精神内质;以“阅读即生活”为核心理念,强调阅读成为师生的日常习惯和生活方式,潜移默化,自然生长。方案制定、具体实施均由刘笑天操盘完成。其中的“鹊华学堂”曹文轩、毕飞宇、张清华、杜泽逊、程翔、汪锋等大家名师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迸射出思想火花;莎翁剧社的演出缤纷多彩,学生作文选的编写工作也持续了近十载……
刘笑天一直致力于学生母语读本的编写工作,先后为中华书局、语文出版社编写出版过母语读本,曾经在北京十一学校、山东潍坊等地作为实验教材和读本使用。他尤其注意了学生母语学习理路的梳理、学习策略的探究。“我们母语的学习确实应该拥有科学合理的路径,不止一条,也不是一个语理或者语感就可一简单概括,怎么做,需要我们在教室中不断探讨、改革。”与此同时,他也在不同场合持续强调教师的自由读书、专业读书的重要性,在权威教育纸媒发表《教师读书,不要太专业》《荐书不是寻常事》等文章反复呼吁,且在山东省内、济南区域内的教师培训中以《基于学习活动背景下的整体阅读》等讲座对教师阅读进行专业指导。他认为:“教师培训倾向技术和理念,这没有问题;但是由此忽略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就大错特错了。离开了师生的共同阅读和教师的专业阅读,我们的母语学习就像张爱玲笔下那一袭华美的袍……”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推广教师阅读“读书种子计划”,作为理事,一向不大推荐书单的他积极参与,推选的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入选其中。他和同仁交流时说,教师读书,境界有三:一是构建合理专业素养结构;二是打造精神底色;三是像何兆武先生所讲,自由读书。
他是一位业余书评人,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了几十篇书评,推广文化教育佳作;他在一家刊物担任社外编辑,其中副刊部分就包括书评,每当发现老师有精彩之作,他总是欣喜不已。他深有感喟:“某天读到某报撰文感慨书评衰落,书都不爱读了,书评焉附。”他又很有信心:“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取决于他的阅读水准,一个民族的精神格局取决于他的阅读境界。在教室里,在校园里,我会和孩子们、同事们一起努力,教室里的阅读革命最有价值。校园外,无论作为区域名师、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学术、社会角色,都会承担母语文化阅读的推动者角色,发一点光;发一分热。”
他说,将来退休了,也要去支教,领着孩子们自由读书;编一套理想的母语文化读本;写少人问津的书评,推荐好书,继续自己的拙诚守望之旅。
(市政协委员活动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