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屏更走心!济南政协委员康养建设协商频出实招!
9月17日,济南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与市民政局开展关于“加快推进济南康养服务业发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办理工作“回头看”远程协商活动。隔屏协商,委员和部门负责同志对话康养济南建设,务求有问有答,有问必答,找准症结,提出实招。
强化养老供给 让医养结合走深走实
“济南作为人口大市,打造国际一流的康养名城,这个目标大有可为。”济南市民盟盟员,济南市槐荫区卫生与计划生育监督所监督二科宫德萍直抒胸臆,这次她代表民盟济南市委,为进一步推进济南市康养产业发展提出较有针对性的建议,如提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探索在南部山区适合地区筹建“康养”主题特色小镇,推广“旅居康养”“康复养老”模式;试行公建民营、公办民营的康养产业模式以解决康养产业融资难问题;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需求,加大推进“护理保险”试点工作等。均得到市民政部门的积极回应。
“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服务设施1650处,其中:养老机构161处(包括市级养老服务中心4处,区县养老服务中心7处,敬老院66处,民办公寓84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80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93处,农村幸福院1016处。力争到2020年底,全市基本形成以区县养老服务中心为骨干,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敬老院)为支撑,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为基础,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孔彬用一组详实数据介绍道:“职能部门正在最大力度释放‘政策红利’,推进养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也在公建民营及多样化的医养结合模式上积极试点探索。”
“是康养产业还是公益事业?”市政协委员,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中学地理教研员程菊的发问令人深省:“养老如果被定义为产业,恐怕会引发出一系列的社会不公平因素,就我个人看来,养老在本质上应该是公益事业,为此国家和政府各级部门也应加大输血式投入,建设普惠性养老,让养老能更多、更广泛地惠及老年朋友,增强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扩大助餐服务点 基层康养务求实效
“基层康养公共服务关键看实效,要提高针对性,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先做什么。”为此,市民政部门聚焦老年人的现实需求,对目前老年人刚需的助餐服务开展专项行动,“计划年底前建起400处助餐服务站点,现已建成300余处,目前已展开服务的助餐站点已达240多处。”市民政局副局长成文元进一步介绍。
医养结合决定性因素在医,归根到底结合的还是医疗服务,“鼓励医疗机构兴办护理院、养老院,通过内设诊所、卫生室,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健全业务合作机制等全面提升医疗服务功能也势在必行。”市政协委员,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副院长朱荣清建议。
画好养老地图 “智慧+”为康养赋能
“用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手段,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智慧康养平台,赋能康养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市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袁竞对智慧康养建设有着更多期待。
将刷脸、扫码、手机APP注册等身份识别技术应用于康养服务信息数据采集,有助于服务追踪、满意度评价,形成全流程的闭环监管,让数据说话,也能让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用,“今年5月份建起的济南养老公共服务信息网,要进一步挖掘好信息效用,建设好养老地图,包括每个养老服务机构它的外部环境、内部设施、收费标准、社会等级评定等,为有康养需求的家庭提供有效参考。”孔彬进一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