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传承创新中让城市更美丽——参加济南市政协“委员进企业”界别活动侧记
文化是软实力,而增强文化软实力是硬任务。
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中始终走在前列,在增强文化软实力方面积极挖掘全社会资源要素,充分激活文化创新活力,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规模。
在今年的记者节相关活动中,来自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时政教育编辑部主任张静的发言,引起了济南市政协副主席毕筱奇的关注,一个从业二十多年的编辑通过五个精彩出版瞬间,向人们展示了济南出版社的专业水平、创新能力、社会担当。
然而,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它作为现代文化企业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带着这些问题,11月12日,济南市政协副主席带领部分界别组政协委员和文化文史委员会有关同志深入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零距离、面对面的调研与交流,从“济南出版”的经验模式中探索打造“文化济南”的路径与方法。
文化创造城市活力
文化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肌底。同样,企业文化则是企业长存的基石。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家市委主管主办的党产企业,从创业之初发展到今天13个全媒体资质、21个子公司、8家分社、14个融合发展平台,形成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集团,迈入全国出版行业前列,离不开它独有的企业文化。
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做出版一定要守得住阵地、耐得住寂寞。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自觉做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先进文化的建设者。
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紧迫感。做文化要跟得上潮流、趟得开新路。文化产业也要新旧动能转换,要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融入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敏锐的思维与前瞻的视觉。
只争朝夕、爱岗敬业的使命感。做媒体人要具备使命担当和文化情怀。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一岗双责让用人制度变得灵活,实施因岗制宜的激励政策打开晋升通道,形成一只能干、善干、会干的人才队伍,书写出“散是满天星,聚成一团火”的企业作风。
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之路是一条锐意改革之路。企业在传承主业、坚守阵地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实施跨界融合。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既占领两个全国级出版高地,也使出版产业的空间得以不断的拓展,企业充满了动力,城市就增添了活力。
文化增强城市魅力
文化是一座城市魅力的底气。
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几千年的文化传承,造就了深厚的文化积淀,黄河文化、齐鲁文化、大舜文化、泉水文化、嬴秦文化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为文化工作的传承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资源。
近几年,市政协在文化传承创新中不断探索和尝试,先后出版了《新时代济南政协文史丛书》和《人文济南》丛书,策划了《拥抱母亲河,迈向新时代》《地名里的乡愁》《唤醒老建筑,赋能新济南》等专题“商量”。尤其是今年,政协委员提案建议打造“二安文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与赞同。
同时,有关市直部门和像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这样一大批文化企业,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打造了济南一个又一个文化高地,一系列重要高端文化会议和活动在济南相继举行,“泉·城文化景观”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泉城夜宴”被评为文旅部优选项目,“东亚文化之都”城市创建正在有序推进,一批高附加值文化服务行业迅速崛起,文化服务业出口位居全省第一。在这些事件的后面,可以看出文化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文化济南”的氛围正在逐渐浓厚。
文化提升城市文明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家园。济南提出了自己对文化的诉求,“人文生态美、精神文化富”。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市民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要求也更加多元,丰富性、品位度、质量感,成为文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的衡量标准。
济南市政协副主席毕筱奇对参加此次界别活动的政协委员、文化企业和文化工作者提出了三个要求。他强调,一要主动更新思想观念,从文化建设人人参与、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的新格局出发,多做创新之举、多想惠民之事,在共建共享中提升境界和格局;二要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善于借智借力,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在抓杠杆、抓支点、抓模式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各方面作用,凝聚文化发展合力,不断拓展文化发展和传播空间;三要勇于攻坚克难,对标对表党中央、省委、市委对文化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对标对表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盼、新需求,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吃苦耐劳、攻坚克难,文化建设的繁荣兴盛才能变为现实,才能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民群众精神家园更加美丽迷人。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文化的繁荣必将让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更加充满自信、富有魅力。
(济南市政协委员,走向世界杂志社总编辑助理,《天下泉城》主编张 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