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量”征文|贺伟:期许“商量”
“商量”作为济南市政协的品牌工作,在全国政协系统的知名度越来越大,社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委员的认可度和参与度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势下,对“商量”的期待也越来越新,要求也越来越严。
“商量”有今天的影响来之不易。当初决策“商量”,看似平常,实则千钧。现在看来,决不是信手拈来,而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度领悟,对新时代政协工作的深度把握,对为民情怀的深度诠释,对委员作用的深度发挥。
回顾“商量”,一路走来,并不轻松。选题的掂量,方案的斟酌,人员的选择,经验的参照,活动的组织,信息的反馈,报告的质量,等等。无一环节不是焦灼,无一细节不是审慎,无一流程不是紧张。对这项创新工作,大家也真是拼了,既有严肃细致,也有果断勇毅;既有心平气和,也有争论交锋;既有原汁原味,也有精雕细琢。这才成就了一专题一专题的精彩,一专题一专题的特色,也不否认,一专题也有一专题的些许遗憾。事非经过不知难,这些只有组织参与“商量”的同志才有深刻的体会。
“商量”在探索中不断前行。横向扩面,纵向延伸,覆盖面和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各级商量工作室的建立、运行,也给“商量”以更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商量”也在制度化、规范化上有了新的突破。
期许“商量”,任重道远;关注“商量”,责无旁贷。
让“商量”走“新”。“商量”本身就是创新的结果,“新”始终是“商量”的魂。紧跟新时代,新形势,始终让“商量”站在时代前沿,走在时代前列,充满时代气息。选题要新。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有前瞻性,不做事后诸葛亮。要拓宽选题渠道,在委员和社会层面广泛征集商量线索。要创新形式,不拘于一种形式,力求每一专题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让“商量”走“深”。“商量”本身就是探索深研的过程。聚焦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由表及里地了解,由浅入深地研究,由上而下地探讨,在找共性、寻规律、出方法、解答案上下功夫,让“商量”更有理性、更有深度。
让“商量”走“实”。“商量”本身就是务实政协的具体体现。紧扣政协工作的履职要求,在“商量”选题上更加贴近群众、贴近民生、贴近生活,一句话,“商量”要接地气。要多围绕群众身边事开展“商量”,让“商量”走街串巷。要注意群众语言的运用。要让更多委员参与,真情流露个人见解,表达个人想法,使商量过程转化成委员履职成效。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要以平常心对待“商量”,注意活动的组织方式方法,不刻意追求轰动效应,办实事和花架子就一步之遥,这是“商量”过程中须谨记的一点。
让“商量”走“长”。行百里者半九十。“商量”已经走过四个年头,开展了三十多个专题,如此坚持、如此活力,这不多见。随着制度的完善、机制的健全、经验的积累,这项工作逐步进入常态,步入正规,走入有序。成果越大、压力越大。要持之以恒办好“商量”,巩固扩大“商量”成果。要适时开展“商量回头看”,就“商量”工作本身,进行全面总结,开展经验交流研讨活动,加大“商量”在评先树优中的比重,为“商量”加油鼓劲,打气撑腰。同时,也要查找不足,查摆问题。对“商量”效果进行追踪,做好“商量”后半篇文章,真正让“商量”成果落地落实。
雷杰主席在为市政协机关干部讲专题党课时,对深化提升“商量”提出要求,对“商量”突破瓶颈,提质增效,走长走远作了精准指导,大大增强了办好“商量”,办久“商量”的信心和决心。
“商量”无止境,永远在路上。对“商量”这一凝聚着济南政协全体同志心血和汗水的宝贵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倍加呵护、倍加努力,让济南政协“商量”之花永远灿烂。
作者系市政协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