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视点丨毕淑娟:传承嬴牟文化,留住我们的“根”
11月10日上午,济南市政协在莱芜区举办文史图书《嬴牟春秋》发行研讨座谈会。我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特别是作为一名文化教育工作者,有幸被邀请参加了这次座谈会并谈了体会,现在分享给大家。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是大山的女儿。小时候家里穷,连饭都吃不饱,更不用说读什么书了。8岁的时候,母亲把我送进了村里的学堂,每天清晨从破庙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便成为那个苦涩的年代里最动听的音乐。
1987年,我成为我们村第一个考学走出大山的女孩子。在师范学校,我第一次见到了图书馆,见到了那么多书。我读《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读鲁迅、张爱玲,读孔子、孟子……在书的浸润下,我所撰写的诗歌、散文陆续发表,我也被学校任命为《晨钟》文学社的主编。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读书和写作成为滋养我的精神食粮,让我的生活那么丰盈,让我的生命那么闪亮。
1990年,怀揣着对教师职业诗一般的向往,我走上了讲台,从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成长为全国模范教师、特级教师、齐鲁名师,成长为中国好校长,而促使我不断成长、促使学校不断发展的依然是书。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我和学生一起读《三国演义》《水浒传》,一起诵《琵琶行》《长恨歌》,一起演《隆中对》《曹刿论战》。作为一名校长,我确立了“每天读书半小时”的校训,大力倡导国学诵读,一至九年级分别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增广贤文》《大学》《论语》《孟子》《道德经》《诸子百家经典语录》,“晨诵国学——午赏美文——暮吟诗词——晚读名著”成为师生最自然的生活方式。在“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中,张泽浩、刘彦君同学夺得济南市冠亚军,并被推选为全国“二安”文化形象推广大使;在李燕杰杯演讲大赛中,沈蓓老师夺得全国第一名;在全民阅读经典诵读大赛中,卢靖同学夺得全国一等奖;学校被评为济南市书香校园,我也被评为山东省全民阅读推广人物。
近几年,从花园学校走出了19名清华、北大学子,他们有的成为国际最佳辩手,有的成为外交官,有的成为商界精英,有的成为大学教授,每每问及他们的成功秘诀,都会说,是花园学校“每天读书半小时”的校训,是花园学校大力倡导的国学诵读,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涵养了他们的心灵,丰厚了的他们底蕴,润泽了他们的一生。
作为土生土长的莱芜人,我深情热恋着莱芜这片热土。特别喜欢莱芜籍作家吴伯萧的散文《记一辆纺车》和《菜园小记》,还有节选自《左传》的《曹刿论战》。这几篇文章以前都收录在初中语文课本里,我刚做语文老师时每每讲起这几篇文章,都会眉飞色舞,激情荡漾,深以为荣,深以为傲。不知为什么,现在的语文课本,改来改去就只剩下《曹刿论战》还能见一点莱芜的影儿,总觉得是一大遗憾。所以,一直以来,心底里便有一个强烈的渴望:什么时候,能够有一本书,能让学生更多地倾听莱芜的历史足音,更多地观览莱芜的山水形胜,更多地欣赏莱芜的文物古迹,更多地了解莱芜的古今人物呢?
终于,在2021年11月7日这一天,市政协郝永杰处长将一本《嬴牟春秋》送至我的手中!这一天,恰逢立冬,淅淅沥沥的冷雨在寒风的催逼下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雪花,足不出户,正巧可以呆在家里静静地阅读和品味了。
翻开目录,历史足音、文物古迹、山水形胜、古今人物、烽火岁月乃至寺庙建筑尽收其中,既有我想探究的嬴秦始源、牟国故城、冶炼历史,也有我想了解的夹谷会盟、孔子观礼、孟子止嬴;既有我想探究的雪蓑、安期生、亓诗教,也有我想了解的古代乡贤、明清进士;既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文化遗迹,也有齐长城、唐经幢、节孝牌坊等文物古迹;既有长勺之战“一鼓作气”的千古佳话,也有莱芜战役“运动歼敌”的百战经典;既有革命英雄吕若侃、刘仲莹、吴会梅,又有莱芜红嫂刘福英、维和英烈杨树朋和隐藏功名60载的尚效孟……读着读着,一段熟悉的歌词在我的耳畔唱响: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一夜风云散哪,变幻了时空……如果不是这本书,我不知道作为土生土长的莱芜人,我的根脉在哪里;如果不是这本书,我不知道在莱芜这片红色的热土上,竟然发生了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诞生了那么多生动鲜活的人物,留下了那么多熠熠生辉的文化遗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由此看来,这样的好书,应该让所有的莱芜人都读一读,更应该让我们的后世子孙读一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忘本、不忘祖,我们才能留住我们的根,才能让先贤的精神在后世子孙的血脉中流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继承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勇敢、更坚定、更稳健、更高远。在这里,我有一个建议,如果能将此书作为地方课程,作为莱芜区初中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的有益补充,并将一些文化圣地作为学生研学旅行的去处,让孩子们从文化的角度更多地去了解莱芜、触摸莱芜、感受莱芜,并从中汲取丰厚的精神滋养,一定是一件有利于莱芜传统文化传承、有利于济南各项事业发展、有利于我们后世子孙的莫大的好事。一直以来,非常喜欢安徽西递村的一句楹联:“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莱芜大芹村吕氏家族在明清时代曾先后考中1名进士,10名举人,其根本原因在于“家风助文运,兴教育才俊,人品定官品”。正所谓:“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未来的日子,愿我们都能像古代先贤那样,多积善德,多行善事,多读好书,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我们后世子孙未来的路!
作者: 济南市政协委员,莱芜区花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毕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