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广调研 田间地头话振兴——市政协第五专题“商量”引发热议
近日,市政协以“乡村振兴——让农村美起来”为主题,围绕乡村振兴的3个方面——“生活美,环境美,乡风美”开展了第五专题“商量”,旨在更好地协调关系、增进共识,为打造美丽乡村出谋划策,找到乡村振兴的可行之路。连日来,市政协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围绕乡村振兴工作到章丘区进行了多次体验式调研,并邀请市民代表、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集中商量。第五专题“商量”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思想碰撞 深度交流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市政协围绕乡村振兴,针对农村的实际需求,组织委员、专家学者开展调研,我能参与其中感到十分荣幸。”市政协委员徐征和说,“通过调研,我看到了章丘近几年农村的快速发展,在美丽乡村建设‘生活美,环境美,乡风美’方面都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同时也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比如在乡村环境建设方面,规划应当具有前瞻性,以适应未来乡村的快速发展需求。同时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市政协应当继续发挥积极协调作用,协调更多的专家学者、优秀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更好地服务乡村发展。”
市政协委员鲁小青也有自己的感受。她说:“第五专题‘商量’聚焦‘乡村振兴——让农村美起来’,我感受颇深。我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性的历史任务,一定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对于参与“商量”的专家学者提出的乡村振兴要走特色农业的发展之路,鲁小青非常赞同,“农业发展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同时,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培养一批有头脑、会经营,能干事、会干事的队伍。”
市民代表吕相义表示,达到乡村振兴,必须做到“产业兴、集体强、群众富、乡村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产业支持,怎么能有经济基础,更谈不到上层建筑。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条件发展特色产业。产业做起来,集体才能强起来,才能带动村民富起来。经济基础打牢了,才能进一步在乡村环境、精神追求层面做文章,全面实现美丽乡村建设。
作为来自农业战线的章丘区政协委员,潘广利5月26日晚全程收看了市政协第五专题“商量”,既深刻感受到“商量”探讨乡村振兴的深度、高度和广度,也从市政协委员、群众代表、专家学者的相互碰撞、深度交流、广泛商量中得到很多启发。“我认为,乡村振兴要有足够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来支撑。无论是生活美、环境美还是乡风美,都贯穿着一个人才建设的问题。没有张恒起当年的回村任职,就不会有施家崖村今天的新产业新面貌;没有颜炳罡教授的多年付出,三德范村的道德建设也不会蔚然成风。因此,实施兴村振兴战略应力避见物不见人的问题,把人才振兴作为重要内容。同时“乡村”振兴要吸引和凝聚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建设家园的主观能动性,避免出现政府干、群众看的现象。”
村民代表张新林感觉第五专题“商量”围绕乡村振兴开展,离自己的生活非常近,“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深入田间地头,边体验边调研,并与村民围坐在一起现场商量,提出了很多产业发展、人才引进方面的好建议,为乡村振兴指明了道路,也让我们感觉到今后的乡村会更加美丽,老百姓的生活也更有奔头。”与民商量 为民商量搭建“接地气”沟通平台
对于市政协搭建的“商量”平台,大家的一个共识就是“接地气”。徐征和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市政协的“商量”,正是深入贯彻这一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市政协搭建‘商量’平台,广泛了解实情民意,针对市民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沟通协商,对进一步促进问题解决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推进我市‘四个中心’建设。”
鲁小青同样一直关注着“商量”。“‘商量’是一个有思想、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平台,充分发挥了密切联系基层、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受广大市民喜欢,已经成为我市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
吕相义表示,“商量”选择的主题都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邀请的嘉宾有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有关部门代表、市民群众等,通过新闻媒体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实现了更广泛、更充分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增进共识。商量过程中,市政协委员们亲自走上街头参与调研,真正做到了协商向群众延伸,做到了真调研、真深入、真沟通。这样一沉到底的“商量”,让政协协商接地气、更亲民。
“‘商量’平台在市民和政府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能充分反映民声民意。”潘广利认为,“商量”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发声的平台,能很好地反映市民想法,希望市政协继续把“商量”平台做好,助力泉城建设发展。
张新林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商量’平台,我们百姓能够针对所关注的问题与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一起探讨研究,能够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我们感觉到‘商量’平台确实是与民商量、为民商量,也希望老百姓提出的问题能够尽快落实。”